“共和国警官摇篮”犯罪心理生理检测技术一流
“测谎仪”揪出连环杀人案真凶
 
 
 
  今天上午,被誉为“共和国警官摇篮”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迎来了她的60周岁。这个创建于1948年,现为全国公安系统办学规模最大、公安学科专业最齐全、教育层次最完备的高等院校,先后为全国公安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17万余名人才,其中有20多位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令人瞩目的是,该校犯罪学系犯罪心理生理检测(俗称“测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走在全国公安系统前列,十多年来,以丁同春为代表的优秀心理测试专家协助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1000多起,其中包括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山西阳泉系列残害、杀害妇女案等重特大恶性疑难案件,从而使犯罪嫌疑人暴露伏法,让无辜者洗脱嫌疑。“截至目前,我们运用该技术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率和排除率达到98%。”丁同春说。

  记者体验

  “第四个是你妈妈的姓”

  在丁同春的带领下,记者步入了遍布仪器和针眼摄像头的“密室”。这是一间不大的套房,外屋狭小,但透过与内室之间特殊的大玻璃窗,能将内室里的人的一举一动瞧得清清楚楚,而里面的人却可能对进行中的“偷窥”一无所知。走进内室,记者发现仅在门后上方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摄像头。“不只这些呢。”在丁同春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了四壁上的小孔,竟是遍布针眼摄像头。“拍到的图像都可以在你刚才去的另一处观摩室里的显示屏上同步播放,供师生们观看,同时进行声音传输。”

  内室布局简单,仅在中央放置一张长方桌,前后各摆两把座椅,桌上有一台电脑,一只小箱子。“就这个?”记者不相信地指指小箱子。“对!”丁同春笑着打开箱子,现出一部小仪器及一些电线。“这就是心理测试仪以及皮肤电传感器、呼吸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丁同春启动电脑软件,将皮肤电传感器固定在记者的手指上,只见屏幕上的图谱随着记者的思维和动作,描出高高低低的曲线。突然,丁同春“砰”地一拍桌,记者被吓了一跳,屏幕上的小波纹急走直上,画出了一个巨峰。

  真正的测试开始了。记者被要求坐在桌后的座椅上,胸部绑上呼吸传感器,食指和中指缠上皮肤电传感器,丁同春则坐在桌前操作电脑和仪器。记者在一张纸条上随意写下“李、张、钱、赵”等6个姓,并将记者母亲的姓隐藏在第四位。丁同春收走纸条,按照6个姓一一发问:“李是你妈妈的名字吗?”“不是。”……记者沉住气,故意全部否认,并自认为面不改色。

  “第4个是你妈妈的姓!”记者没料到,测试两遍后丁同春就斩钉截铁地说对了答案,并将按图谱记下数值的纸条也递给记者。字条上第4个姓下面加注着“2.6”、“0.8”两个较高的数值,而其他5个姓下面的数值大多为“0”。“看似简单,还真神!”听记者赞叹,丁同春忙接话茬儿:“其实挺科学。”

  数据说话

  破千案准确率高达98%

  就是拎着这样一只小仪器箱,丁同春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破获了众多重大凶杀、抢劫、盗窃案等,同时为许多无辜者排除嫌疑,认定率和排除率高达98%。有一次,河北省石家庄市警方传唤了涉嫌打架砍死人的3名男子,根据当时掌握的案情材料,初步认为凶手就应该在这3人当中,并专门围绕3人展开长时间调查,却始终无法认证元凶。之后丁同春受邀前往,对3名嫌疑人进行一一测试,结果却令警方大吃一惊:3人无一是凶手!“不可能呀!”一位主管刑侦的领导及办案人员都对测试表示怀疑,但还是调整了侦查方向。半年后,丁同春又接到这位领导的来电,对方兴奋地说:“案子破了,凶手果真是另有其人!”

  2004年9月29日,丁同春接到北京警方邀请后,在石景山区协助侦破一起猥亵杀童案。9天前,10岁女孩小丽(化名)浮尸永定河,她是被人猥亵后勒死的。嫌疑人龚某落网后承认,他将小丽骗到水边脱裤子,小丽叫喊,他怕旁边有人,便将她勒死后抛尸。但在随后的讯问中,龚某屡次翻供,仅杀人现场就交代了三四处。警方怀疑此人智商和精神有问题,在对其进行法医鉴定的同时,也请丁同春等人对龚某进行“测谎”。在查阅大量证据材料后,丁同春选择浅显易懂的词语,拟出了60余道题对龚某进行测试。

  外表木讷的龚某刚进屋就盯住了“测谎仪”。他先是承认自己作案,却又在作案工具和手法上胡乱回答,第一遍回答用尼龙绳杀人,第二遍又改口“用铁丝”。然而,丁同春看着屏幕上的图谱已是心中有数,将“凶杀情景”的层层黑纱逐步剥离开来。从图谱来看,龚某对其以往所述“用尼龙绳杀人”、“在河边作案”等问题反应值很小,但他听到“用电线勒死小丽”、“在附近鱼塘作案”以及“小丽死时穿红裤子”、“从小丽身上拿走600元钱”时,反应却极为强烈。“测试显示,龚某的反应与常人一样。他非但不弱智,反而聪明得很,以为瞎说一气,到法庭上翻供就有逃避处罚的机会。”不过,一次看似简单而平静的“测谎”,却让龚某的阴谋彻底破碎。

  经典案例

  19人中揪出14年前真凶

  “‘测谎’,科学的称谓应该是‘犯罪心理测试’。测试成功也并不光靠机器,事实上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占60%。要靠人对案情分析,找到关键情节编测试题,并从犯罪嫌疑人的反应中发现证据线索,帮助警方破获疑难案件。”丁同春在谈到破解一起14年前连环杀人案时,深有感触说。

  1992年,山西阳泉市一名16岁女孩凌晨被人用匕首扎死在马家坪阳泉矿区俱乐部外,随后3名女青年接连被杀。1998年5月6日晚,张小姐途经一废墟时,被凶犯朝胸腹部连捅数刀,又被剖胸、划脸、捅刀、割乳头。2001年10月10日中午,女工郭某下班回家进入马家坪时失踪,她遭到凶犯捆绑、殴打、侮辱、绳勒,又被剖腹、割脸皮、碎尸等。至2004年11月24日共有9名女子被“连环杀手”极端残忍地杀死,3人重伤,马家坪成为“白色恐怖区”。14年中,警方30多人的专案组就从未撤销过,但凶手每次作案后就如同人间蒸发,现场几乎不留任何痕迹。直到2001年警方才发现线索,判断凶手住在附近。之后几年,专案组列出25名嫌疑人,最后缩至19人,但因缺乏有力证据,展开侦查难度极大。

  2006年3月20日,丁同春受警方之邀赶到阳泉市,对19名嫌疑人进行犯罪心理测试。他翻阅了全部案卷,通过思考和分析,将一个极不引人注意的细节提升为“破案的钥匙”。“郭某尸体被发现几天后,一位老太太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袋,内有郭某的一双鞋、一串钥匙和一个假领。既然这一情节只有发现者、郭某家属、警方和凶手知道,那么就可围绕该情节巧妙编出测试题,让凶手暴露无遗。但嫌疑人有19人之多,先测试谁?”丁同春思索后,建议警方先对杨树明进行测试。

  3月23日,杨树明走进测试间,两遍测试都不承认杀人。但丁同春通过分析测试值发现,杨树明在藏尸、碎尸以及塑料袋内的“鞋”、“钥匙”和“假领”等几个重要测试点上,虽嘴头否认,可图谱反应却都很明显。当天下午再次对其测试,杨树明不仅对塑料袋内物品等有更明显反应,还对虐尸的细节有强烈反应。而之后测试的18人对应的反应都不大,被丁同春和专案组初步排除了嫌疑。3月27日杨树明被拘审,此时他已不得不招供。4月3日警方宣布系列杀人案告破,3位主管警官激动得抱头痛哭。

  对于这项在实战中功勋卓越的科学技术,丁同春说:“目前一些法官已对犯罪心理测试结果予以采信,但由于各地技术和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建议暂不作为证据使用。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健康发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林靖 J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