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界“测谎”专家办案内幕

        武伯欣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因精通“心理测试技术”而名扬中国警界。这种俗称为“测谎”的技术到底有怎样的神奇魔力,能够那么准确地判断出真正的罪犯呢?为了解开这个谜,记者深入采访了武伯欣教授。
    目睹武伯欣办案
        2001年11月27日,武伯欣教授接受河北省柏乡县公安局的委托,为一起银行失款案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作为正在采访他的记者,我们有幸拍摄到了武伯欣教授应用这项技术办案的全过程。
        2000年12月29日,县建设银行A储蓄所员工甲携带40万元现金乘建行的运钞车前去入库,半路上B储蓄所员工乙携带45万元现金也搭乘此车前去入库,但到总行入库的时候,乙说自己的现金少了一万元,乙与甲互相指责对方偷了钱。由于银行报案太晚,警方已无法找到有价值的证据。负责此案的经侦大队长高一民说:“根据我们所查的情况,我们怀疑就是这两个人在车上做的案,但是谁做的,查了近一年也搞不清楚。”
        武伯欣教授赶到柏乡县后,当即与当地经侦人员一起研究了案情,并连夜编制出10组、总计50道测试题,这些题目主要是对作案人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和描绘。武教授告诉记者,测试前的犯罪心理分析技术和综合法编题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中最关键的两个部分,如果问题问得到位,就能将作案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痕迹引发出来,让其心灵“曝光”。
        第二天一早,武伯欣带着研究生布置好一间简单的心理测试室。第一名嫌疑人乙首先接受测试,在测试正式开始前,武伯欣教授先与乙谈了话。
        武伯欣:“我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动用一种调查手段叫‘心理测试系统’,这种手段就跟过去有一句老话说的,没做亏心事……”
        乙顺口接了下半句:“不怕鬼敲门。”
    武伯欣:“这句话反过来说,谁要是做了这件亏心的事,那肯定就怕鬼敲门。”
    武伯欣告诉记者,他在测试前与被测人进行交谈,主要是为了评估、稳定被测人的情绪,如果被测人的情绪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武伯欣认为乙的心理状态良好,决定立即开始测试。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怀疑是谁拿了吗?”
    乙:“是。”
    武伯欣:“你知道是谁拿的吗?”
    乙:“知道。”
    武伯欣:“你看见是谁拿的吗?”
    乙:“没看太清。”
    武伯欣:“不用解释。”接着问:“这一万块钱是你拿的吗?”
    乙:“不是。”
    武伯欣花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问完了所有的测试题,他叫乙离开后又叫进了甲,当然还是照例先进行一番谈话。
    武伯欣:“我们相信拿钱的人肯定自己能说清楚,那么跟着背黑锅的人也不能老让他跟着背啊。”
    甲:“对,要查清他。”
    武伯欣:“所以今天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候,为什么呢?通过过去大量的调查工作,今天动用这种调查手段肯定能把背黑锅的人排除掉,要把拿到这钱的人给确定下来,而且要争取让他主动谈清楚到底为什么。”武伯欣见甲表现得也很镇静,就用与问乙的相同的一套题目开始测试。
    武伯欣:“你记得建行去年和今年丢款的事吗?”
    甲:“知道。”
    武伯欣:“去年12月29日下午,是丢了一万块钱吗?”
    甲:“是。”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怀疑是别人拿的吗?”
    甲:“怀疑。”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知道是谁拿的吗?”
    甲:“不知道。”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看见是谁拿的吗?”
    甲:“没看见。”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是你干的吗?”
    甲:“不是。”
    被测人回答问题时,只需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简单的判断词,还可以保持沉默。两位被测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在记者看来,仍是无法判断谁是真正的窃贼。然而,就在对甲测试完毕时,武伯欣根据同步评判图谱评分结果和同步观察记录,说了这样一席话:“公安机关要没有调查,确实不会重点怀疑你,没有大量的调查取证,也不会对你提出这么多问题,我希望你确实能够抓住机会,能够如实地讲清楚,到底这事情为什么?主动说了能够争取很多人的理解和帮助,你们行长那儿也是这种意见,明白吗?你先考虑考虑,好吗?”
    等这名被测人出去后,武伯欣随即就根据综合测试评判结果,宣布甲就是真正的窃贼。可是在记者看来,这名犯罪嫌疑人看起来非常镇静,这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武教授的研究生先向记者解释说,你要学会同步看“心理测试仪”上的图谱。他指着仪器上的图谱说:“我们给被测人身上戴了三道传感器,蓝线对应的是脉搏,红线是皮肤电,绿线是呼吸曲线。”
    武伯欣进一步讲解道:“最关键的是皮肤电,这是人有心理反应之后最控制不了的东西,谁都控制不了。被测试人听到问题以后,确实经历过这事件的人,他将迅速地恢复心理痕迹,这个情绪心理过程变化得很剧烈,紧跟着心理生物反映生理指标之一的皮肤电导致表面汗腺的变化,很难自控的,比如说,恐惧出冷汗现象。”
    犯罪嫌疑人到底是在什么问题上漏的马脚呢?武伯欣与记者一起在同步记录的PGA99型心理测试软件的图谱评判画面上回顾了这个片段,他指着画面说:
    “对嫌疑人的测试,并不需要他必须使用语言回答,他可以保持沉默,可是他的心理痕迹必定会反映在图谱上,那就是他心灵的真实写照……35题‘这一万块钱是已经还了账了吗?’,其分值和呼吸曲线特征异常都交叉在一起,是心理生物反映指标显著相关和异常的一种表现。这是很特殊的,皮肤电已经达到最高值。只有做过这事的人对这题有反应,这钱确实是还账了,能确认。”
    武伯欣向柏乡县公安局建议调查一下犯罪嫌疑人甲是否有债主,这也许可以为破案提供新的证据线索。
    记者2001年12月8日返回北京,一周后给柏乡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长高一民挂了个电话:“那个案子到底破没破?”
    高一民:“破了。就是最后测的那个人干的。”
    记者:“武教授的测试结果和他招供的结果一样吗?”
    高一民:“一样。”
    记者:“我记得武教授说那一万块钱是用来还账了。”
    高一民:“对,还了一部分。”  

心理测试技术”屡建奇功
    武伯欣告诉记者,“心理测试技术”使用的仪器叫做“心理测试仪”,就是社会上俗称的“测谎仪”。“心理测试技术”最早应用于20年代的美国警方,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在普遍应用这项技术。近十多年来,“心理测试技术”在中国主要是应用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安全和部队保卫部门等领域。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原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文,一生从事公安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主管刑侦技术方面的工作,对“心理测试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
    据介绍,50年代初期,我国公安机关主要是向苏联学习侦查技术,把苏方的专家聘请到中国来讲课。苏联的专家当时明确说“测谎”技术是不科学的,是唯心主义的。我们由于不了解“测谎”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见到过设备,也没实践过,所以苏联专家一否定,我们也就把这项技术否定了。
    中国重新认识“测谎”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刘文同志受公安部委派带领一个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警察技术,他在日本国家科学警察研究所参观到了他们的POLYGRAPH实验室,并且详细考察了这项技术。
    刘文向记者介绍说:“我当时讲,这仪器本身就是个心电图嘛,不能简单地把它说成是唯心主义的,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所以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回来后我们在写考察报告的时候,就给这个已经被一棍子打死的技术翻了案。”
    武伯欣长期从事“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自1992年起就与他的同事们一直不间断地应用这项技术参与全国各地警方、检察院、部队保卫部门主持侦破的重特大疑难案件,在600多起大案要案中屡建奇功,在实践成功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方法和应用程序。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武伯欣教授所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为全国惟一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点。近10年来,在武伯欣教授等一批专家的努力下,“心理测试技术”在中国日益普及,目前中国国内已有上百家公检法机关采用了这种测试手段。
    七名无辜的女营业员
    武伯欣还向记者介绍了经他测试后破获的发生在几年前的一起案件。
    1998年2月9日,浙江省萧山市建设银行有一笔数额高达31.5万元的港币不翼而飞。从1月22日这笔巨款经储蓄专柜盘点并放进专用大信封后到发现失窃,储蓄专柜七名营业员这19天的时间里都接触过这笔巨款,于是,她们七人首先成为了被怀疑对象。但刑侦人员对七人进行了询问和调查后,没有找出她们涉案的证据。这起没有现场、没有准确发案时间、没有准确嫌疑人的“三无”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在找不到破案线索的情况下,萧山警方请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测谎”专家武伯欣教授。武教授经过犯罪心理分析,用编制的同一套题目对七名嫌疑人测试后,得出结论:这七名女营业员都是无辜的。
    武伯欣的测试结果令人们大感意外,这使得原本就扑朔迷离的案情更加云遮雾障,也使得在场的刑侦人员对武教授的“测谎”有些怀疑。
    武伯欣说:“当时大家确实感到这七人中应该有一个是作案人,或者说某个人确实有疑点,但是科学的结论容不得感情上的评判。所以当时的主管局长许局长就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在武伯欣的坚持下,刑侦人员们重新分析案情,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又确定了一批新的犯罪嫌疑人,并请武伯欣再次进行测试。武伯欣说:“这次测到第二个人,一个男的,36岁,当时就认定了。”
    这名犯罪嫌疑人名叫谭昊,是银行的押运员。他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进到银行的储蓄专柜里,是刑侦人员确定的几个嫌疑人中作案可能性最小的人。武伯欣用同一套题目对谭昊进行测试。谭昊虽然始终沉默不语,武伯欣还是准确地检测出他就是真正的窃贼,而且还检测出这笔赃款的去向,给刑侦人员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破案线索。武伯欣根据测试结果向办案人员提示:“这笔钱没有出浙江,在杭州市,已经出了萧山,再有就是这笔钱现在存在银行里,还有一部分在女人手里。”
    刑侦人员立刻赶到杭州去追查港币的下落。他们在杭州市的两家银行里,找到了谭昊在案发后以假名分别存进去的30万元港币,并在他家中搜出了存单。另外在谭昊的情人那里,又搜出剩下的一万多港币。
    与此同时,谭昊还在拒供。等刑警把赃款、存单等物证拿到手以后,他才交代罪行:“1月24日上午7点多,我去上班的时候,专柜里已经有人了,我进专柜去拿交接簿,无意中看到旁边有很多报表一类的东西,其中有这包港币……”谭昊所说与武伯欣测试的结果完全吻合。
    萧山市公安局于当年2月23日将犯罪嫌疑人谭昊依法刑事拘留,31.5万元港币被如数追回。在这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中,作案人谭昊险些逍遥法外,正是靠武伯欣教授精湛的“测谎”技术,使真正的窃贼落入法网。
    如何看待“心理测试技术”
    武伯欣说,要系统掌握“心理测试技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对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除了必须具有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基础,还要接受多种严格的测试培训,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测试效果的准确性,武教授在教学中特别向学生强调这一点。
    武伯欣说,近几年来,社会上的几家公司发财心切,他们不经公安机关审定,就私自仿造一些伪劣的“心理测试仪”,并聘用一些没有经过心理学训练的、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操作仪器,谋取商业暴利;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打着“高科技”的旗号,通过“关系网”向一些基层公检法机关推销仪器,造成极大危害,直接导致诸如云南昆明杜培武案和安徽芜湖杀人案等等冤假错案的产生。
    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心理测试技术”到底可不可靠的争议。对此,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刘文是这样看的:“现在对‘心理测试技术’争论的观点中有这样两种,一种观点就是无用论,他可能因为某个公司办哪个案子发生了问题,或是初学的人出了些偏差,就认为没用、不科学,否定了;再一个就是由于某些人为推销仪器不负责任地夸大宣传,认为它是万能的。这两种观点都不可取。过去误传的‘测谎’技术,其实应该是‘心理测试技术’,这个本身是科学的,不管是从原理上和应用效果上看,都可以肯定它。公安部从1991年审定国产GA型系列心理测试仪开始,就没有叫过‘测谎仪’。现在关键是如何科学地传播和怎么应用的问题。一项好的科学技术,要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它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科学的运用方法;错误传播和无序乱用,肯定要出问题。”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它确实需要不断完善,而且尤其重要的是需要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高素质人才来掌握和使用它。这种技术在目前阶段,也仅是作为办案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正如武教授所说,这项技术确实为案件调查和侦查破案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现在,武伯欣教授和心理测试中心特邀的一批专家们,以及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举办的12期培训班培养过的数百名心理测试员们,正在为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努力工作着。
  

相关文章测:测谎仪解谜(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 返回顶部] [ 返回上一页]